- N +

打工人看这部喜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打工人看这部喜剧,笑着笑着就哭了原标题:打工人看这部喜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导读:

一种名为炸包玩具的网红玩具它已经流入校园周边的文具店受到中小学生的追捧这种玩具外包装各异但主要以手雷鞭炮等造型为主捏捏之后会爆炸并带有刺银河写手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电影内外的一种反...

一种名为“炸包玩具”的网红玩具,它已经流入校园周边的文具店,受到中小学生的追捧。这种玩具外包装各异,但主要以“手雷”“鞭炮”等造型为主,捏捏之后会爆炸,并带有刺

银河写手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电影内外的一种反差感。

文 | 阿布

3月底,小成本电影《银河写手》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公映了。

电影《银河写手》

由于带着“迷影”元素,能看到很多电影梗,这部电影的几次超前点映场效果都很好,再加上此前在First电影节拿过最佳编剧等奖项,在影迷之中的呼声不低。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影视编剧的宇宙中心”——北京常营地区。东五环外这个偏远的地方聚集着大量影视从业者,当然也包括产业链底层的小编剧们。他们把“鳗咖啡”当工作室,每天聊着“S级”的项目,张口闭口都是美国大神诺兰、本土大神姜文。剧本还没有一个能立项,就开始为“将来我的喜剧应该由闫非彭大魔来导演还是姜文来导演”而吵得不可开交。

熟悉影视圈的朋友们应该已经看出来了,“鳗咖啡”就是现实里的“漫咖啡”,前些年盛传漫咖啡有“四大神兽”,也就是当时最红的四个演员,而聊天台词通常是这样的:“我认识

黄晓明

”“

黄渤

已经看过剧本了,说不错”……

年轻影视人们的头脑风暴

《银河写手》的轻喜剧氛围让人想起十几年前火过的一部电影《

独自等待

》,年轻人之间的嘻嘻哈哈,为生活奔忙,为理想奋斗,像一杯柠檬气泡水,虽然难免有酸涩的时候,总还是快乐居多,每一个小小的惊喜都是生活里的气泡,咕嘟咕嘟泛着欢腾。

尽管透露出主创们集体作为新人的青涩,但《银河写手》给人的感觉是视听语言比较丰富。在讲到“救猫咪”“节拍器”这种编剧熟知的词汇时,怕过于晦涩,还进行了现场小视频演绎。整部电影都让你感受到,这就是底层小编剧们的真实生活气息——他们有时候很苦涩,被大编剧哄着骗着就失去了冠名权,但他们又很会苦中作乐,每想出一个包袱都能激动得好像下一秒就能和黄渤一起进组。

好像下一秒就能和黄渤一起进组

到了中后段,影片很像是两个小编剧的公路片——他们终于卖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但一路遭遇版权登记、制片人为难、千改万改还没通过的困境。可能是我脸盲的关系,我看着两位编剧,觉得很像万国鹏和沈凯,就是电影《

我是路人甲

》里的两个路人甲。实际上在编剧的宇宙里,他们也确实是路人甲一样的存在。所以这部电影还挺适合打工人服用的,尤其是乙方,能和电影里“一个剧本除了编剧谁都有权力修改”的处境共情。改到最后,男二变成了狗,男一的名字变成“李伟”——因为制片方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特别有孤独感。

两个编剧蹲在知识产权局门口等开门

一部适合乙方的电影

打工人看这部喜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电影之外,两位导演(同时是编剧)李阔、单丹丹也都是新人。所以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电影内外的一种反差感——电影里的年轻编剧最终卖本失败,不得不去拍网剧,或者索性回乡转行;但是电影外的年轻编导,却真的在电影节上获得鼓励,走上人生的第一个红毯。电影里的年轻人怀揣着在影视圈闯荡的梦想,把拍出第一部电影当作无比重要的人生大事;可是电影的结尾却向我们预示了2100年的影视圈——真人编剧已经不复存在,AI导演全面接棒,甚至于,电影本身还存在与否都未可知。这种悲观与乐观的交错,真实与虚拟的对照,比电影本身更加余味深长。

“两位主角人物完全没有成长”——电影最后来了这么一句——这当然是和通常影视剧对于剧情的要求很不同:剧情不那么跌宕起伏,人物从头到尾没有性格转变,缺少高光时刻,缺少醍醐灌顶自我反省,但这两位主角的不成长,好像也是成长本身,拒绝成长,也是拒绝改变。你可以说是电影编剧力有不逮之处,也可以说,就像非AI编剧的作品一样,透露出真人的痕迹——真人不那么完美,真人有很多瑕疵,真人眼高手低,但真人的电影始终比AI(或者节拍器套路电影)有人味。

跟电影学到一招:拇指捏食指可以抗焦虑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